曾文溪口濕地

曾文溪口濕地
Zengwun Estuary Wetland
攝影: 廖文泉


一、編號:01
二、等級:國際級
三、位置:台南市七股區、安南區
四、類型:海岸自然濕地及小部分人為濕地
五、面積:3001公頃



六、交通資訊:

自行開車
- 中山高速公路國道1號:麻豆交流道下,循176縣道經佳里抵七股,後接台17線往南,至台糖加油站右轉直走,至黑面琵鷺解說教育中心,叉路左轉至底右轉即抵曾文溪口黑面琵鷺棲息地。或循173縣道經西港慶安宮直走,至台17省道再從國聖橋下直走,即抵曾文溪口黑面琵鷺棲息地。
※注意:
本濕地部分區域屬於野生動物保護區,進行各項遊憩休閒活動時,務必遵守相關規範。


七、形成歷史:
  曾文溪發源於阿里山山脈,標高2,609公尺;主要支流為後堀溪、菜寮溪及官田溪。流域面積約1,176平方公里,幹流長度約138公里。位於台灣西南部的曾文溪口,由於上游帶來豐富的營養鹽,孕育數百種魚蝦貝類,也因此每年冬天吸引大量鷗科、鷸鴴科等來此覓食,因而成為一個各種生物群聚的棲息地。每年10月起,國際級瀕危物種黑面琵鷺,每年都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族群數量自韓國等地飛來過冬,使得曾文溪口濕地成為極為重要的國際級濕地。本濕地於1989年曾被台南縣政府列為七股工業區預定地,幸被及時阻擋下來,但劃設保護區事宜卻爭取近12年才成功。本濕地之範圍包括農委會公告的台南縣曾文溪口北岸黑面琵鷺動物保護區、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八、生物多樣性與觀賞重點:
  此區是台江內海的一部分,水質良好,有漁民於河口區以浮棚架養蚵,海水養殖及沿岸漁撈業(鰻魚苗)都很興盛。野生動物保護區的南側為曾文溪出海口所形成的泥灘地,底棲生物與浮游生物豐富,每年春秋過境期有鷸鴴科利用此濕地做為遷徙中繼站,度冬期都吸引廣大之候鳥來此棲息。
  2004年,台灣濕盟曾在本區進行調查,共記錄蟹類622種;其中台灣招潮蟹為台灣地區最大族群之一,當北部新竹香山與中部彰化伸港地區的族群正迅速衰減之際,本濕地的保護就顯得更加重要。
  本區曾記錄約200種的貝類,每年冬天,有漁民於岸邊以捕撈鰻魚苗為業,隨著各式網撈採集到小塔織紋螺及雲紋榧螺等稀有貝類。
  頂頭額汕的防風林是鷺鷥的營巢區,林內潮溝有少量的欖李生長。東邊的重要棲息地有欖李、海茄苳、苦檻藍及老虎心等植物。

*瀕臨絕種的物種:黑面琵鷺、東方白鸛、諾氏鷸、遊隼及草鴞。小燕鷗、鳳頭燕鷗、唐白鷺、黑鸛、白琵鷺、鵠、花臉鴨(巴鴨)、松雀鷹(雀鷹)、赤腹鷹、灰面鵟鷹、鳳頭蒼鷹、澤鵟、魚鷹、紅隼、短耳鴞等。
*其他值得一看的物種還有:半蹼鷸、燕鴴、紅尾伯勞。砂岸指標鳥種東方環頸鴴,以及沼澤區的指標鳥種高蹺鴴等。

九、面臨問題:
  自曾文水庫興建後,曾文溪口海岸侵蝕日趨明顯,新浮崙汕、頂頭額汕年年退後,後退25~100公尺,沙洲與海堤間的潟湖面積也逐年減少。雖早年非法獵殺水鳥的情況獲得改善,但周休2日大量的賞鳥人潮仍然帶來的垃圾、塞車及干擾。建議管理單位應持續監測附近魚塭的數量與品質,劃設台鹽鹽灘為保護區,為逐漸增加的黑面琵鷺族群做好棲地需求的準備。


東方環頸鴴(照片提供者:簡毓群導演)

高蹺鴴(照片提供者:簡毓群導演)

欖李(照片提供者:簡毓群導演)

海茄苳(照片提供者:簡毓群導演)

黑面琵鷺(照片提供者:台灣濕地學會

草鴞 (照片提供者: 簡毓群導演)


遊隼 (照片提供者: 簡毓群導演)



小燕鷗  (照片提供者: 簡毓群導演)


 燕鴴 (照片提供者: 簡毓群導演)


鳳頭蒼鷹 (照片提供者: 簡毓群導演)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