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鴦湖濕地

鴛鴦湖濕地
Yuanyang Lake Wetland

(照片提供者:中國醫藥大學蔡正偉副教授)


一、編號:08
二、等級:國家級
三、位置:新竹縣尖石鄉
四、類型:內陸自然濕地
五、面積:374公頃



六、交通資訊:
自行開車
- 台2線接台9線至頭城、礁溪,至宜蘭台7線經圓山、大同村至百韜橋右轉北橫公路台7線,抵達棲蘭招呼站,由100號林道進入,5公里處經中國歷代神木園區,續行至12公里處達保留區入口。惟林道入口處設有管制站,出入均得先申請許可。

※注意事項:林道入口處設有管制站,嚴格控制人員進出,保留區設有管制哨,必須事先申請核准才可進入。

七、形成歷史:
        鴛鴦湖面為狹長形,東西長約575公尺,中間最窄處只有20公尺,最深達15公尺。為原始的高山湖泊生態系。因受到東北季風影響,雨量多,濕度高,終年雲霧繚繞。
        傳說以前有一對原住民情侶,男人外出打獵時不慎跌入湖中,女孩為了尋找情郎而走到湖邊,發現他的弓箭遺留在湖面,傷心欲絕的女孩因而投湖自盡,兩人死後化作鴛鴦相廝守,因此得名「鴛鴦湖」。
        4000年前鴛鴦湖原是一狹長山谷,因山石崩落堵塞了兩邊的出口,經年累月的積水形成湖泊,即為鴛鴦湖。因位於海拔較高的地區,終年低溫,平均溫度約在攝氏10.8度左右,加上東北季風經過,形成多雨氣候,年降雨量約4000公厘。
        這樣濕冷的氣候條件造就獨特的溫帶雨林,苔蘚植物濃密地覆蓋在樹木上,遠看每樁樹幹都佈滿絨毛的綠衣。另外湖中的水生植物、湖邊的溼生植物、外圍的灌木、喬木叢與檜木林,因過去交通不便、人煙罕至,因此保有豐富多樣的原始樣貌。
        為了保護這珍貴原始的高山湖泊生態系,1986年農委會公告為「鴛鴦湖自然保留區」,並於1995年由國科會將鴛鴦湖納入「長期生態研究學門」,設立長期生態研究站,研究該地的湖泊與稀有植物。


八、生物多樣性與觀賞重點:
        除了稀有的東亞黑三稜、線葉眼子菜等水生植物,還有具經濟價值的檜木、台灣扁柏,以及瀕臨絕種的一葉蘭。
        東亞黑三稜於1972年才在台灣發現,是台灣唯一的黑三稜科植物,是相當稀有的水生植物。其根部立於底泥,而葉片硬直且突出水面。花期在34月,花的外觀乍看狀似白色絨毛球,果實則為圓球狀且表面布滿突刺。它的莖部會因為開花而彎曲不平,故又稱「曲軸黑三稜」。
        台灣一葉蘭為一瀕危物種,算是台灣的國寶級植物,原生長於海拔1,500-2,500公尺潮溼岩壁或樹幹上,因此鴛鴦湖濕地提供絕佳的生長環境。其花期在3至4月,花的唇瓣呈粉紅色喇叭狀,而唇瓣前緣以鬚狀綻放;而花瓣環繞於唇瓣根部,數量大多有五片,顏色從淡紅到紫藍色都有。

*瀕臨絕種的物種:東亞黑三稜、台灣一葉蘭、綠葉眼子菜、高砂蛇、褐林鴞
*其他值得一看的物種還有:鴛鴦、松雀鷹、大冠鷲、鵂鶹、黃嘴角鴞、大赤啄木、綠啄木、花翅山椒鳥、竹鳥、紅山椒鳥、松鴉、紅頭山雀、煤山雀、青背山雀、紋翼畫眉、金翼白眉、白耳畫眉、藪鳥、冠羽畫眉、小翼鶇、紫嘯鶇、白尾鴝、鉛色水鶇、栗背林鴝、黃胸青鶲、黃腹琉璃。

九、面臨問題:
        雖然屬於自然保留區,進出受到管制,但林道和遊客步道離湖邊太近,其人為活動有干擾當地生態之虞。
褐林鴞 (照片提供者: 簡毓群導演)
大冠鷲 (照片提供者: 簡毓群導演)
青背山雀 (照片提供者: 簡毓群導演)
金翼白眉 (照片提供者: 簡毓群導演)
白耳畫眉 (照片提供者: 簡毓群導演)
鉛色水鶇 (照片提供者: 簡毓群導演)
栗背林鴝 (照片提供者: 簡毓群導演)
黃胸青鶲 (照片提供者: 簡毓群導演)
黃腹琉璃 (照片提供者: 簡毓群導演)


紫嘯鶇(照片提供者:簡毓群導演)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