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渡濕地

關渡濕地
Guandu Wetland
照片提供者羅靚軒

一、編號:04-04
二、等級:國家級
三、位置:台北市北投區、士林區、新北市八里區、五股區、蘆洲區
四、類型:海岸自然濕地及人為濕地
五、面積:379公頃




六、交通資訊:
關渡自然公園
自行開車
由北投或士林開至關渡後,從馬偕護校的知行路往下開即抵。
搭乘大眾運輸
- 公車:223302308、指南2、指南5MRT捷運淡水線「關渡」站下車,循知行路走即抵。
- 捷運轉乘:搭乘淡水線至關渡站,由大度路出口出站,轉搭大南客運小23路、紅35路公車,於「關渡自然公園」、「關渡宮」站下車,即可到達。
社子堤岸
自行開車
沿延平北路北行,到九段路底即到社尖島頭公園。
搭乘大眾運輸
搭乘捷運淡水線至劍潭站或士林站,轉乘紅10,或圓山站轉乘215,或芝山站轉乘公車563,於終點站台北海洋技術學院即抵堤岸。
蘆洲堤岸
自行開車
經忠孝橋或台北橋,沿淡水河堤邊環河北路往五股、蘆洲方向,過三信路溪美抽水站下堤即抵。
搭乘大眾運輸
搭乘捷運淡水線至劍潭站或士林站,轉乘紅9或公車815於國立三重高中下車,步行下堤即抵堤岸。

七、形成歷史:
        關渡重要濕地包含「關渡自然保留區」與「關渡自然公園」。
「關渡自然保留區」──位於淡水河與基隆河交匯處、關渡平原的西南側,1694年發生大地震,因而陷落成為台北大湖的湖床,再經海水倒灌形成鹹水湖。光緒年間(1875年)開墾為農耕地,後因廢耕、淡水河河道整治、台北盆地地層下陷等因素逐漸成為沼澤地。保留區是以水筆仔為主要植物的紅樹林林澤地區,兩河匯集加上位於感潮區內,大量有機物、泥沙沉積帶來豐富的生物相。其總面積約55公頃。
「關渡自然公園」──位於關渡自然保留區的北側、關渡防潮堤內,是重要的候鳥棲息地。自然公園於20017月對外試辦營運,10月委託「台北市野鳥學會」經營管理至今。目前劃分有開放民眾觀察與教學的區域與保育、永續經營等不開放區域,其中教育中心提供一般民眾利用望遠鏡,遠距離觀賞步開放區域棲息的候鳥動態,另於園區設有觀鳥平台、水資源循環解說牌等,兼備生態與教育性質。其總面積約57公頃。

八、生物多樣性與觀賞重點:
關渡自然保留區為感潮的河口濕地,常見的有水筆仔紅樹林、茳茳鹹草、魚類、底棲無脊椎動物等生物,豐富的食物與環境使得此地成為候鳥良好的棲息場所。
關渡自然公園為以淡水及半鹹水的池塘、草澤、稻田及與土丘所構成的生態系。臺灣是寒帶-溫帶候鳥遷徙的中繼點,由於關渡位於臺灣西北角,加上豐富的生態資源,地利之便使之成為秋冬候鳥來臺的首站之一,賞鳥客可於教育中心利用常設望遠鏡觀賞。另外,關渡自然公園進行分區保護、水資源淨化循環等規劃,具有永續教育意義。

*瀕臨絕種的物種
東方白鸛、黑面琵鷺、遊隼、諾氏鷸、巢鼠。
*其他值得一看的物種還有
蓬萊草蜥、雨傘節、柴棺龜、白琵鷺、唐白鷺、花臉鴨、小燕鷗、魚鷹、白眉燕鷗、雉尾水雉、環頸雉。

九、面臨問題:
- 有吳郭魚及巴西龜等外來種入侵。
- 埃及聖也在關渡繁殖,數量為全台最多,對台灣其他鳥類與渡冬鳥造成競爭排擠效應。
- 流浪犬對鷺鷥幼鳥造成危害。

- 水質污染嚴重。
黑面琵鷺 (照片提供者 : 台灣濕地學會)
遊隼 (照片提供者: 簡毓群導演)
雨傘節 (照片提供者: 簡毓群導演)
柴棺龜 (照片提供者: 簡毓群導演)
小燕鷗 (照片提供者: 簡毓群導演)

水筆仔(照片提供者:簡毓群導演)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