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陽溪口濕地

蘭陽溪口濕地
Lanyang Estuary Wetland
照片提供者中興大學生科系林幸助教授

一、編號36
二、等級:國家級
三、位置:宜蘭縣宜蘭市、壯圍鄉、五結鄉
四、類型:海岸自然濕地
五、面積2780公頃


六、交通資訊
自行開車
- 北岸路線:經濱海公路台2線往北,下噶瑪蘭大橋後,左轉進東港村,至河濱的榕樹公園停車。
- 南岸路線:經濱海公路台2線由加禮遠橋北側往東,經196縣道進入至清水大閘門,沿堤防道路往冬山河下游走,即進入賞鳥區。
搭乘大眾運輸
- 客運:搭乘葛瑪蘭客運、首都客運(台北-宜蘭)或國光客運(台北-羅東〔經濱海公路〕),於宜蘭站下車,再轉乘往壯圍方向的國光客運(宜蘭-東港[經公館))。

※注意:
本濕地部分區域屬於水鳥保護區,進行各項遊憩休閒活動時,務必遵守相關規範。

七、形成歷史
        宜蘭縣的兩大河川蘭陽溪及冬山河,在流經各大鄉鎮後於五結鄉的東北部小村落(錦眾村)匯入太平洋,此區居民生活均與這兩條河川息息相關。
        此地的居民可以分為三大族群,分別是漢族、噶瑪蘭族及外省遷入的族群。產業以農漁業為主,產業與自然景觀隨著時代變遷而多所異動,從稻作到日治時期的蔗田到如今的養殖漁業,沿海漁業也甚為發達,然時代變遷後原有之沿海漁業(牽罟活動)已沒落。此外,每年冬季一波波寒冷冬北季風,帶來了豐富的鰻魚苗,也是當地居民賴以維生的財富。
       蘭陽溪口曾被國際自然資源保護聯盟(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列入台灣12大濕地之一,而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 BI)亦公告其為台灣的重要野鳥棲地(IBA)之一1972年,交通部觀光局劃為「雁鴨保護區」;1984年,內政部劃設「蘭陽海岸保護區」;1996年,農委會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將宜蘭縣蘭陽溪下游河口(噶瑪蘭大橋以東河川地)公告為「蘭陽溪口水鳥保護區」(面積約206公頃)

八、生物多樣性與觀賞重點
        鳥類主要以鷸科、鷗科、鷺科及雁鴨科最多。東方環頸鴴、濱鷸是優勢種,族群量可達千隻以上。另外,過境期間有鷹斑鷸、黑腹燕鷗等;度冬期間有小水鴨、花嘴鴨、尖尾鴨等;防風林內有鷺鷥營巢。
                觀察指引:沿岸蔓生蘆葦叢,可觀察陸生鳥類,如鹪鶯、綠繡眼、粉紅鸚嘴等,水域可觀賞水鳥及鷗科鳥類。另外,公園後方有一觀景平台,可眺望溪口整體景觀及環境。以此處為起點,有三條步道穿越防風林銜接至自行車道,林內多鶯科、畫眉科、鶇科、鶲科等鳥種。溪口南岸由清水大閘門起,沿冬山河往下游走,沿途可觀賞對岸的鷺鷥林和棲息其上的鳥類。在大錦閘前,可見秧雞科鳥種。在海防隊過後,右側有一小徑,可通往蘭陽溪南岸旱田,得留意鵐科和鴴科鳥種。穿越旱田至岸邊,此為欣賞溪口鳥況的最佳地點。回程時,濱海公路兩側的水田也值得一看。

*瀕臨絕種的物種:黑面琵鷺、遊隼。
*其他值得一看的物種還有:唐白鷺、黑鸛、澤鵟、大冠鷲、紅隼、彩鷸、鴛鴦、短耳鴞、長耳鴞、紅尾伯勞。

九、面臨問題
        大量釣客所引起的人為干擾,還有其所帶來的垃圾、河床農地的殘餘農藥、蔬菜專業區不斷擴大,加上常有人在此電魚和獵捕,這些現象都使得濕地的環境維護更加艱辛。

東方環頸鴴(照片提供者:簡毓群導演)
大冠鷲(照片提供者簡毓群導演)
花嘴鴨(照片提供者簡毓群導演)
遊隼(照片提供者簡毓群導演)
鷺鷥(照片提供者簡毓群導演)




0 意見: